安徽瑞龙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安徽瑞龙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环球时报》聚焦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环球时报》在合肥,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时间:2023-06-08 人气:

在安徽合肥,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拥有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500余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新能源汽车本地配套率达到35%;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汇聚人才超10万人……

合肥正成为在中国新崛起的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为何如此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会在合肥落地开花?

这些新能源汽车企业现状如何?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在哪里?

所谓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论”站得住脚吗?

带着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合肥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及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在采访中,无论是企业负责人还是业内专家,都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壮大的,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及本土完善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中国造福全球的优质产能并不过剩,所谓“新能源产能过剩”的论调只是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违背了产业的内在逻辑。

2023年,合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6.3%,新能源汽车产量74万辆、同比增长1.4倍,占全国总量约8%,位居全国城市前三。今年一季度,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16.32万辆、同比增长28.8%。

“合肥持续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汽车领域汇聚,抢占汽车科技最前沿。目前合肥有6家汽车领域新型研发机构、70家创新平台,半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智能座舱芯片等技术全球领先。”合肥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刚刚结束的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大的焦点。与上届相比,新能源车型的数量增加70%,达到278款。在所有首发新车中,新能源车型的比例更是超过80%。各大知名外企也纷纷带来它们最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炒作“产能过剩”只因担忧中国竞争力增强

 

针对一些美国媒体以所谓“中国新能源车企打价格战”“部分车企破产”等现象佐证整个行业“产能过剩”,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壮大的,新能源车企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积极的技术创新、本土完善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中国消费者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开放心态。而外国政客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背后,更多是出于对中国竞争力增强的担忧,以及对自身产业优势丧失的恐惧。这种言论是一种保护主义的表现。

 

事实上,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美国新能源技术媒体Clean Technica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368.93万辆,同比增长31%。

 

汽车行业专家吴硕成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汽车市场有波动,但能够满足消费者升级需求的生产能力仍然不足,优质的产能并不过剩。

 

对于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企业依旧表达了强烈的市场信心。

转自:环球时报(节选)


下一篇:没有了

联系我们

0551-6527 2983

公司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智能化方案服务商

公司使命:让新一代的驾驶体验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安全化

公司价值观:客户第一 品质至上 诚信进取 合作共赢

备案号:皖ICP备2024060908号-1
网站版权:安徽瑞龙汽车电子有限公司